目前分類:好評推薦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來自部落格:「北一女1970級」的觀眾迴響:


點此連結☞ 電影[酷馬]的真人真事。

 

文中提及她安排凶手北上看電影,才知道這是這孩子生平第一次進電影院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在王小棣老師的新片《酷馬》上映前,我臨危受命,要將《酷馬》改寫成電影小說。

 

時間緊迫,我立刻從花蓮趕上台北看電影。看完《酷馬》之後,我眼眶紅紅的,當下就決定接下這個急如星火的任務。因為,我很喜歡這個故事。

 

《酷馬》讓我想起一部很好看的日劇《愛與寬容》,也是關於一個未成年殺人案件的故事。這樣一個悲劇的發生,不管是殺人的一方或是被害的一方,兩個家庭的基石都被深深撼動了。《愛與寬容》拍得很溫暖、很細膩、很感人,不過比較缺乏驚喜。因為片名已經點出了結局:一個悲劇喚醒了愛,因而學會了寬容的真諦。 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開始跑步以後,對於相關的書籍、電影、乃至於事件等,都有無比的狂熱。尋尋覓覓,但收穫卻相當有限,才會把村上春樹在2008年11月上市的【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…】,奉為我一讀再讀,讀它千萬遍也不厭倦的「跑步聖經」。

關於電影,看過韓國真人真事改編,一個自閉兒完成馬拉松挑戰的故事,很賺人熱淚的《馬拉松小子》;英國式的浪漫幽默文藝喜劇片──《求愛馬拉松》;以及,日本暢銷漫畫搬上大螢幕,走純愛風格的《馬拉松小子》。台版的,不管是電影劇或是電影,從來就沒有以跑步作為題材,不免有些小失落。

直到今年農曆年聽到校長姊夫說,王小隸導演正在拍一部以馬拉松為訴求的電影時,我的血脈都賁張起來了;戲裡,還會有一場真實場景的屏東馬拉松。噢噢噢,忍不住狂叫起來,馬拉松耶,我興奮地想告訴每個跑步的朋友這個消息,卻找不到開口的機會,因為,我已經從馬場上逃離了,根本沒機會再遇到那些快樂奔跑的人。就這樣,隨著自己越跑越少,也漸漸遺忘這件事,直到我在三立待了一輩子之久,非常熱愛台灣的好友小龍來電問我「有沒有空?週四中午請你看電影!」一聽到《酷馬》,我又尖叫出來(這好像變成我的反射性動作,就是無法抑制的興奮,馬上點頭如搗蒜,就算天塌下來的大事都要排除萬難,非去看不可。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【赴宴】、【45度C天空下】、【波麗士大人】到【酷馬】,我直覺認為王小棣心裡那把關於正義的尺,越發型塑得更為具體了。只是,她的正義,並非硬梆梆沒有彈性,反之,其中蘊含了愛及原諒,人性在當中,顯得軟弱卻親和。

【酷馬】的劇情簡單而言,就是一個媽媽為了要報殺子之仇,無所不用其極地要致一名未成年少女入獄。少女糖果本身的家庭雖富裕卻失能,這才使得她總是百般尋求強烈感官刺激,卻無辜殺害了家境貧困的包子攤少年酷馬。

酷馬靈魂出竅後,因不忍母親日漸憔悴乃至酗酒度日,便懇求唯一看得見他的糖果,希望她能協助母親走出陰霾。糖果因為心虛自然不敢,這才開啟了後續情節── 酷馬不願學校田徑隊因為他的缺席而面臨被解散的命運,便要糖果頂替其位,協助教練(藍正龍飾)完成全國大賽;因為唯有教練留任,酷馬才能放心他可作為母親的支持力量。無奈馬媽媽心只在報復糖果,寧花冤枉錢聘僱徵信社蒐集不利於糖果的證據,盼能打贏官司送她進牢,故對教練也是百般不諒解。

歷經風雨,最後是在全國大賽的終點之前,糖果以一席酷馬的話,求得了馬媽媽的原宥,還有擁抱。

說來【酷馬】情節並不峰迴路轉,因為唯有以喜劇終了,劇中人與觀眾才有得到救贖的可能。那麼,王小棣到底是要藉由【酷馬】,表達什麼?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珍藏生命的訊息,與希望──專訪
《酷馬》導演王小棣、演員鄭靚歆

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廿一世紀的性別展演究竟是更保守,更開放,還是更精神分裂?君不見這廂影視消費市場才在高喊「明日之星無性別」,那廂就已成立「反女性做中性打扮」的臉書社群,公然開罵。

二○○五年中國超級女聲選秀節目捧紅了李宇春,二○○七年台灣超級偶像選秀節目捧紅了張芸京,一時間「中性歌手」的風潮席捲兩岸,「春哥」、「京爺」的粉 絲萬人空巷,與八○、九○年代備受猜忌排擠的「中性歌手」林良樂、潘美辰之境遇大相逕庭,沒有人再敢直接指著她們的鼻子罵「假小子」,就算偶有蕾絲邊的指 涉或傳聞,也被巧妙浪漫緋聞化。當代青春無敵的「中性歌手」,號稱不用性別分類,而用曲風和個性來形塑特色風格,遂能蔚為氣象,但反挫之暗潮從不曾真正退 去。

而最新一波的台灣青春魔幻國片《酷馬》,正給了我們另一個銀光幕前的「性別酷兒」。此片乃根據社會真實事件改編而成,片中的女主角糖果,青春期叛逆而誤傷 人致死,卻也因為人鬼情誼,而展開了生命的新頁。糖果的造型,完全服膺當下最為流行的中性風格,龐克短髮,帥氣休閒褲裝,在片中一再被誤認為男孩,亦不時 以反叛的姿態拒絕穿裙。雖然糖果的「中性」再現,順利牽帶出所謂「問題青少年」的家庭癥結、重男輕女傳統下的性別扭曲,但銀幕上年輕演員自然流露無法定位 的性別特質,讓新世代的「中性」得以徹底重新改寫,以「陰陽同體」的魅力取代「陰陽怪氣」的汙名詆毀,以「似男孩的女孩」取代「不男不女」的負面評價。

《酷馬》的導演王小棣最擅掌握台灣庶民面貌與社會脈動,從八○年代民生工作室時期的紀錄片與戲劇節目製作,九○年代電視情境喜劇,到晚近優質電視劇《赴 宴》、《大醫院小醫生》、《波麗士大人》,以及電影《飛天》、《我的精神病》、《魔法阿媽》、《擁抱大白熊》等的拍攝,都能針對台灣各種快速浮動轉變的文 化現象做出積極回應。

而這次新片《酷馬》則是冶魔幻寫實與社會反思於一爐,找來兩個九年級的年輕演員,以最自然貼近日常生活的方式,鋪展出台灣當下的人情世事。雖說講的是人鬼 之間的故事,有親情有勵志有戲劇性高潮,但最難能可貴、最動人的地方,卻是對不同生命情境樣態的尊重與寬容。片中糖果的「中性」彷彿順利成章,不需要被矯 正,也不需要被標榜,沒有必然連結或不連結到女同志認同。糖果的「中性」可以呼吸,可以犯錯誤,可以發呆,可以好整以暇,就算社會的批判眼光與壓迫機制仍 在,但皆不再內化成自我厭棄或監控。當「中性」不再悲情,不再充滿聲音與憤怒,「中性」便成了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生命風格。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icx_fftw2990531103.jpg

我想台灣六年級生認識小棣老師,應該都是從電視劇《佳家福》、《全家福》、《母雞帶小鴨》開始的。看似簡單的故事,每集內容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瑣事,輕鬆、愉悅、有時候卻不經意就催出了我們的眼淚。
 
小 棣老師的電視作品題材多元,華視八點檔《六壯士》中她所執導的《壯士行》與《音容劫》兩單元以更人性化的角度針對中國傳統仁義忠烈的價值觀提出質問;公視 「人生劇展」的《台灣玉》改編自施叔青的小說,對於白先勇筆下的「台北人」帶著一種無奈的悲憫與感懷;至於描述一對小兄妹離家出走的《九歲那年》則堪稱台 灣版《天堂的孩子》,以一種樸實不誇大去描述台灣底層社會的殘酷與溫暖。當然也別忘了開啟21世紀台灣趨勢劇先驅的《大醫院小醫師》,充滿歷史縱深的《赴 宴》與地域廣度的《45度℃天空下》兩套「台灣大河劇」,以及超越職場劇既有架構與格局的《波麗士大人》。
 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當我聽說王小棣導演又有一部新片要推出時,我的第一個反應是:「這個人?還在拍電影啊?」我真正的意思是:「酷,小棣,你真行。堅持到現在。」而這部電影有個我原來一直沒搞懂的片名「酷馬」。

    我錯過了前面幾次大型的放映會,一直到了大直美麗華的那一場特映會,當時來了一些特別的人,除了周美青和蘇麗媚外,還有一位在放映後幾乎崩潰的大哭的婦人,她就是「酷馬」這個改編自真實故事中的失去兒子的母親。當電影放映後周美青安慰著這個痛哭失聲的媽媽,她曾經因為失去兒子後整個人進入憤怒、瘋狂的狀態,並且想盡辦法要讓同樣也是少年的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,可是她最終選擇了寬恕和原諒。

酷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